发表时间: 2023-06-06 21:23:43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答:我从2011年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也辅导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和成人确定职业(专业)方向,还讲了9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在每个场合,我几乎都会劝职场人(学生们)不要频繁跳槽,因为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你的职场价值,而体现职场价值的能力、技巧和眼界,都需要时间沉淀。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很难得到根本的提升。频繁跳槽的最大问题,是很难让一个人沉淀下来,打造自己的长期职场核心竞争力。
职场人跳槽的原因,多半是对某个企业或某个职业不满意。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也没有完美的职业。如果一个人对职业或行业没有深度了解,只是凭着自己对于完美的职业或企业的幻想不断跳槽,最终都会失望。所以,跳槽之前,最好能够明确自己期望的职业目标,清楚当前所在岗位(企业)和自己职业目标的差距,找到自己跳槽的真实理由,而非对现状不满的借口(在任何一个企业工作时间长了,你都可能会不满的,但不满未必是你一定要跳槽的理由)。这时候如果能找到相对理想的跳槽目标,跳槽才有可能实现最大价值。如果没有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不建议马上跳槽。即使跳了,也有可能越跳越糟。
对于毕业时间不长的职场新人,我更希望他们在开始工作的前五年里不要频繁跳槽。
新毕业的大学生,试错阶段,对于自己的职业方向可能不会马上清晰,前一两份工作不如意,跳槽频繁些没有关系,但是在工作的前五年,至少有一份工作一定要做2-3年。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建立基本的职业认知和个人定位,为个人的发展打下相对稳定的基础。对此我有极深的感触。
我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上市国企工作过7年(其中借调政府部门1年多),经历过技术、管理,集团,分厂不同岗位,后来辞职离开了。虽然后来在深圳、成都、上海,经历过民企、港资、新加坡、日企和欧洲公司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做过企业内部工作和外部的管理顾问,个人职业成长得比较快,但是追根溯源,都会发现我最初的上市国企(政府)工作经历的影响。最初开始工作的七年时间,无论是能力、眼界还是待人处事,都给我的职业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也同时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里先后系统学习了汉语言文学、经济管理和英语,看过自己可以找到的各类管理相关的书籍,给自己打下了跨专业的坚实基础,凭着这些基础,我在离开国企后的第6年里在没有脱产备考的条件下考上了全职MBA(当时我们研究生班的同学很多是脱产备考,还有考了两年才考上的)。
当然,职场人跳槽,很多时候是因为外界很多机会的诱惑。如何平衡短期诱惑和长期目标对个人的影响,确实需要一个人的职场战略定力(战略不只是企业或组织关注的问题,个人在职场成功也要考虑战略)。关于如何看待跳槽和机会的问题,2015年,因为不认同雷军的一句戏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我写过一篇文章:机遇与专注,总结了我招聘面试18年看到的职场现象,提到“就算风真的够大,可以让猪飞起来;但在大风吹过之后,它还是要重重地跌下来,因为它没有翅膀,不能在天空飞翔。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创业还是打工,只有专注才能成功。”。这里提到的专注,是你需要明确并坚守自己的职业目标(战略目标),而跳槽,只是实现你职业目标的手段(战术目标)。如果不考虑战略而只关注上战术,长远来讲,职场道路必然越走越窄。
所以,如果你希望保持在职场相对长期的竞争力,最好不要频繁跳槽。看准了再跳,把每一跳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