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文库

高考学生职业思考能力缺失及对策

发表时间: 2022-12-11 17:26:00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本文对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存在的职业思考能力缺失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内容摘要:结合作者2011-2016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实践,本文对当前国内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存在的职业思考能力缺失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主观和客观角度提出解决方案:(1)尊重和发掘孩子的优势,不求全责备;(2)尽可能让孩子独立;(3)让孩子逐步了解职场,学习职场知识。本文有助于厘清当前高考志愿填报的家长误区,帮助考生和家长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概念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当前社会的创业创新实践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 职业思考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传统对于读书的重视,高考一直在国人思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也成为国人关心的重点。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通欠缺,高考考生在志愿填报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对考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影响。迈奇咨询自2011年从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至今,发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除了极少数学生外,绝大部分高考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都和职业思考能力严重缺失有关。概括起来,职业思考能力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不愿思考:这类考生已经严重丧失了学习动机,常见的说法是对父母说“高考我负责,填报志愿你负责”,或者认为花钱请人代为填报志愿比较方便--高考似乎已成为父母或别人的事情,这类学生通常在高考后出外旅游,打工,同学聚会,基本上不考虑志愿的事。


(2)  不能思考:部分考生有一定思考能力,对职业有自己的想法,但基本被剥夺了志愿填报的权力,必须按照父母要求选择父母认可的学校或专业,尽管很多父母对学校或者专业的选择未必理性,多是建立在个人成见或者道听途说的基础上,比如“女孩子不必太累,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就行了”、“不能学管理,太空,你还是要做专业一点的事”、“文科生学经济、金融好,是热门专业”、“不希望孩子像我们一样受,他们应该享受生活”等等。


(3)  不会思考:大多数考生属于这一类。很多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高考志愿填报,但没有能力选择学校或者专业,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常见的问题包括:“我现在特别迷茫,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哈工大、电子科大、西安交大怎么选择呢?”、“湖北工业大学和长江大学哪个好一些”、“我想咨询一下理科649可以报个什么学校”。他们为自己的前途寻找各种资源,但是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巧。


 尽管当前网络发达,相关学校或专业信息很容易搜集整理比较,但由于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高考学生既没有机会训练出高考志愿填报需要的能力和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时间来搜集信息,尽管很多人可能高考分数相当高。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只看重学生的高考成绩,使得很多学生训练出了高超的考试能力,却没有发展出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规划能力,从而在大学学习中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导致大学对招进来的学生评价越来越低,不得不下大力气去补基础教育落下的“功课”,纠正基础教育的偏差,重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1] ;在大学毕业后继续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或生活选择,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06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2] 。


我国高中学生高考志愿填报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其他们在大学以及职业生活中的不适应,实际上早已为西方研究所证实。Shanahan 和 Bauer (2005)指出,高中阶段低水平的掌控力会增加毕业后遇到生活事件的可能性,这些事件反过来会造成成年早期掌控力的下降[3]。就上述职业思考能力缺失的三类学生的不同表现,大致可以预测出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可能性:高考志愿填报中不愿思考的学生,对于个人命运不会关注,未来极有可能始终让自己的命运被他人操纵,随波逐流的可能性很大;高考志愿填报中不能思考的学生,未来个人成长的可能性会受制于他们是否最终能够抵抗住父母的压力;第三种人数更多众多的不会思考的学生,其成长空间取决于他们未来职业思考能力的提升程度。


探讨当前高考学生职业思考能力的缺失现象,与他们因年龄限制导致的心理成熟程度不足相关,同时也和当前高考志愿填报中普遍存在的两个思维误区有相当关系。这两个思维误区分别是:


(1)高考作为一种标准化考试,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识别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人才。凡是高考成绩优秀的人,应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杰出。


(2)人的成长具有可逆性。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个人需要改变自己,从而把自己打造成理想人才。


正是这两种思维误区的存在,导致当前国内中小学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越演越烈。但不幸的是,上述两种思维误区早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伪。


首先,高考成绩优秀的人并没有在社会各个领域表现突出,2013年中国校友网发布最新《中国校友会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统计结果发现,1977年恢复高考36年来,高考状元除在学术领域成就突出外,在经商和从政方面并无杰出表现[4] (参考文章:2013年中国各领域杰出人才中的高考状元),与此相对应,2012年最新公布的中国年轻富人阶层调查显示,1980之后出生的年轻富人极少毕业于中国顶尖大学-清华或者北大,大约三分之二的32岁或以下的年轻富人来自于非重点大学,有的甚至毕业于职业学院[5] (参考新闻:中国富豪阶层新变化多数无名校和海归背景),实际上,除了国内这些真实数据外,美国的麦克里兰博士经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只有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领导、影响能力等能力素质才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所以早在1973年就在《美国心理学家》发展文章《才能而非智力的评量》,开启了能力素质运动在心理学界的影响,能力素质模型从此开始成为现代人才招聘、选拔的基础。


其次,西方也有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环境、遗传限制和个体发展变异,个人核心特质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稳定,很难改变。个人内部动机(比如高成就感)在八年级后变得稳定,从儿童13岁以后每一年前后测量的内部动机有高稳定相关;人格特质在成人期会继续变化,但稳定性非常高;兴趣测验比人格特质表现出更大的纵向连续性,特别是从青春期早期到成人早期的20年时间里[6]。


 正是由于这两种思维误区的影响,导致我国当前人才管理总体水平低下,社会整体上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倾向非常严重,反映在高考选拔过程中,单纯只以分数论成败,高考常常以一分之差就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唯分数论的高考录取方式不仅仅给考生造成了人生的巨大影响,也让高校无法选择真正的潜人才进行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虽然给高考录取体制提供了巨大便利,却也把众多考生的命运交给了机器,造成社会资源整体的浪费,也造成了一代又一代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与此相对应,国内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发展到极致,学生几乎变成了专业的刷题机器,从小就应当培养的多种能力让位于单纯的刷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无从提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国人总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也让我国在国际产业化布局的环境中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改变当前这种现象,单纯就事论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同时着手。从客观角度看,高考制度改革一方面应针对仅以高考分数定输赢的高考录取体制,让高校有更多的自主招生权利,将多种评价机制引入高考录取过程,以保证高校真正招收到合适的有潜质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倒逼人们传统思维转变;另一方面,应在高中教育中强化通识教育的成分。加德纳(Gardner,1998)指出,“在所有工作中,75%的工作需要一般性的技能和知识(良好的文科教育),25%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知识(技术性能力、程序性技能)。尽管技术性能力也许对你获得一个职位帮助很大,但一般性知识技能则对于你长期的职业成功贡献更大(Gardner, 1998)” [7]。2014年开始在上海浙江试点、2017年即将开始在全国展开的高考制度改革等机制,有可能颠覆过去政府主导、成人操作、学生被动的传统高考模式,学生学什么、考什么、什么时候考,要开始自己选择[8],从外界环境开始将为提高高中学生职业思考能力提供可能性,但学生职业思考能力的真正提升,还需要学生及其家长的主观努力。


从考生及其家人主观方面来讲,需要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逐步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考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并从提升考生了解自己和职场方面的能力做出努力。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开发、实施和监控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一个过程。可以简述为一个持续的问题解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个人可以(1)收集他/她自己以及职业世界的相关信息;(2)详细描述他/她的才能、兴趣、价值观和喜欢的生活方式,以及备选职业、工作及组织;(3)基于这些信息开发一个现实的职业生涯目标;(4)开发并实施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策略;(5)根据策略的有效性和职业生涯目标的相关性得到反馈;(6) 根据相关的反馈进行职业生涯评估;(7)必要时启动新的职业生涯管理流程[9]

根据上述模型,当学生有了职业生涯探索需求(高考志愿填报)时,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个性、能力和兴趣(自我认知),并去了解与个人特性相匹配的职业信息(环境认知),确定职业的大致方向(目标设定),然后去了解大学及相关专业,预作选择(策略开发及策略实施),并在高考分数出来后,根据个人成绩及高校专业的历年录取分数,再作调整(评估及调整),最终确定个人的高考志愿。从这个模型角度来看,考生填报合理的高考志愿,是以了解个人特质和职业信息为基础的。所以,在填报志愿前,必须以充分了解自己和相应职业情况为基础,这需要考生提前相当时间准备,搜集必要的信息并发展出相应的信息搜集能力。在大环境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前提下,这需要家长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调整:


(1)   尊重和发掘孩子的优势,不求全责备。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质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稳定,片面要求孩子随意改变自己已经不切实际,家长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在高考志愿选择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独特优势,为学生将来职业选择发挥所长。


(2)   尽可能让孩子独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和强化,才能为未来做好准备。当前家长和社会对高中生的过度关爱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独立能力的养成。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成长的人生规律,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只有让孩子从小到大,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试错,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增加自我效能感,才能慢慢面对人生选择,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


(3)   让孩子逐步了解职场,学习职场知识。当前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盲目性,除了对自己个人特质认识不清外,另外一方面是对职业知识的完全缺乏,甚至于无知。当学生们在对职业完全无知的情况下,期望他们对职业有理性选择很不现实。父母如在力所能及时,引导孩子了解并认识职场,了解不同职业的具体内容,对他们未来选择职业有相当的帮助。调查显示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影响最大,重要的是父母能够提供最新的信息帮助学生探索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选择。父母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职业生涯意识,以及制定教育和职业生涯计划。


Ettinger(2001)建议为了让父母协助这一过程,父母要帮助孩子回答下面这几个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去哪?怎样到达?如果家长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起工作,孩子的职业发展和成熟的程度将大大提高[10]。在交流过程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首先了解自己的职业,坦诚地和孩子沟通自己职业中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孩子增强职业意识,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职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极为重要。父母要尽可能参与孩子的的职业生涯探索。如果父母了解自己的兴趣,然后找到孩子的兴趣,将提高父母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认识。从“家庭体系”出发,对家庭价值观的探索能够促使对角色、界线、价值观、传统和信息进行分析,这些会影响孩子看待职业生涯选择的能力。父母即使想确定孩子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重点也应该是支持孩子搜集信息,让孩子自主承担这一责任


   在这个过程,家长们如果需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专业选择问题,提高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素养是当务之急。如果家长能够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素养,并给以学生适当的支持,相信会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思考能力有相当帮助,并在他们的高考志愿填报选择中得到实际收益。


   总之,当前高考学生存在的职业思考能力缺失现象,已对高考学生志愿填报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我们只有找到缺失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上述主客观方面加以努力,才有可能对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学生评价与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秦春华, 林莉, 《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第12期

[2]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主编:吴江,田小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第143-144页

[3]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美]William Damon, Richard M. Lerner总主编;林崇德,李其维,董奇总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788-789页

[4] 2013年中国各领域杰出人才中的高考状元,人民网,2013年06月17日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617/c365250-21863471.html

[5] 上大学网中国百位富豪那些年读过的大学和专业,上大学网, 2013年7月,http://www.sdaxue.com/top/33.html

[6]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三卷,[美]William Damon, Richard M. Lerner总主编;林崇德,李其维,董奇总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045页

[7]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3版), 罗伯特.C.里尔登等著,侯志瑾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第82页

[8] 高考新政倒逼高中重“育人”,王占伟,中国教师报2015年12期

[9]职业生涯管理(第3版),[美]Jeffrey H. Greenhaus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第12页

[10]职业咨询心理学,[美]Nadene Peterson, Roberto Cortez Gonzalez著,时勘等译,中国轻工出版社,第250-251页

0
你的喜欢,就是我坚持写下去的能量器
好文推荐
已有0人推荐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鄂ICP备11011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