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文库

了解自己越多职场快乐越多

发表时间: 2022-10-31 21:00:00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如果能在职业重大选择之前对自己有清晰了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喜欢在何种环境工作,无论是大学生/研究生/成人求职,还是高中生选科选专业,都不会像我们想像得那样艰难。了解自己越多,职场快乐越多

2019年7月的一个周六下午,湖北宜昌万达广场星巴克,我和湖北某外企总经理坐在一起闲聊。他是欧洲人,全球外派多年,初到中国一年多,什么都感到新鲜。我们谈家庭、个人爱好、工作和文化差异。谈得最多的,还是职场人的生活。当知道我的工作除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也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后,他很认真地希望我告诫年轻人,个人找工作,还是要考虑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只看到眼前。以前在上海时和欧洲人一起工作多年,我自认还算了解中西方差异;但和他面对面交流时再被提出这个问题,还是倍感震撼。


 --当前国人对工作的看法,确实太过于看重眼前,而忽略了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所在。 


选择职业时,很多人会考虑职业的就业前景,收入高低,却常常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个职业再好,对我合适吗?如果不合适,即使就业前景再好,和我有关系吗?他们冲着一个热门职业或者热门专业或者名校而去,却很少考虑这些问题: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能做什么?我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


因为在选择时很少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在冲进自己的理想学校或者专业之后,很多学生才会发现自己走错了人生之门,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只是这时再做调整太过艰难。一些大学生开始混日子,还有的谋划在考研时转换方向。


一位擅长画图的研究生告诉我说“我现在没有什么想法了,能找到一份工作稳定下来就好,只要业余时间能画我的画。” 


另一位名校女硕士从某著名跨国咨询公司离职,因为职业方向不清找到我咨询。职业测评结果显示她确实不适合做管理咨询;当我给她解读完测评报告,建议她重新定位时,她在电话绝望地说 “我都26岁了,我的同学们都已经走了好远,我才刚刚开始,我该怎么办?” 


….. 


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说“职业的选择是对自我概念的应用(Super,1963)。” 所谓自我概念,就是每个人对个人的总体价值评价,自我概念自婴儿能区分自身与别的物体和人的时候形成并持续发展且贯穿其一生。如果能在职业重大选择之前,能对自己有清晰了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喜欢在何种环境下工作,无论是大学生/研究生/成人求职,还是高中生选科选专业,相对来讲,都不像我们曾经以为的那样艰难 

X先生在职场工作了20多年,因为企业倒闭再次进入求职圈子。在迈奇咨询做过职业心理测评和辅导后,他调整了自己的简历,强调了自己长期行政工作直线管理工作的优势后,较以前相比,得到了很多面试机会,他也因此开始在工业设备销售和从事内部基层管理两类工作选择方面纠结不已。 


“徐老师您好!感谢您为我提供了极具专业性针对性的职业测评和辅导,让我在年后的应聘中有的放矢,特别是这两天接二连三接到面试通知,我有点选择困难,所以想请您在百忙之中帮忙指点一二” 


“哦,可以选择的余地太大了,是吗?” 


“是的。今天刚刚面试一个。是做工业设备销售的公司,老总和我聊了半个多小时,明确要我” 


“哦,他们要你做销售吗?“ 


“是的,做销售,我自己心里没有底,从来没有做过,但是他们看好我。麻烦您给我指点一二” 


“做销售,技术性销售和非技术性销售要求也不一样,您可能也需要思考” 


“是带有一定的技术性销售” 


“销售不可能朝九晚五;时间不规律;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也要考虑进去” 


“是的,经常要出差。” 


“这可能和您以前的生活很不一样,您都要好好考虑进去” 


“另外还有一家连锁公司看中了我,可能做管理岗位。但是要先从基层做起” 

“哦,那您现在的想法如何?“ 

“关键是连锁店从来没有做过,先基层。我现在选择困难啊,这两家都特别看好我” 


“您现在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连锁店行业工作有规律内容不复杂,工业设备销售经常出差压力大收入高“ 


“您最想要什么?“ 


“我倾向于销售,但是有畏难情绪” 


“如果实在难以取舍,可以用我在文章《如何比较不同专业和学校的重要性》里的方法做个表比较一下。虽然讲的是高考志愿填报,不过里面的方法适用于各种选择 ” 


“看来我的倾向性选择是对的” 


“好的,您考虑好后,建议还和您妻子讨论一下,毕竟您的决定会对家庭有影响;能得到她们的理解和支持会减少以后的矛盾” 


“正在征求她的意见。谢谢您” 


“不客气的,能帮到您就好” 


按照我建议的方法,他比较了连锁店基层管理和工业设备销售的差异,最终决定选择销售,但还是犹豫不决。毕竟之前从没有做过销售,40多岁的人要重新开始一项新的职业不是件容易的事。 


“麻烦问一下,像我这样比较宅的人,昨样才能做好销售工作?”


“销售要主动联系客户,这对您来说难度有些大,不过从事技术性销售,相对好一些。这里有本讲销售实战的电子书,您可以先参考一下。如果感觉能做到,可以选择销售;如果觉得难度比较大,就要慎重” 


在阅读过我推荐给他的销售实战电子书以后,他的思路开始有了变化。 


“您给的教材我看了三分之一,我在冷静思考销售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可能昨天自己在面试的时候有点不理智啊!如果在新的领域重新开始我真的适应吗?教材里面说的很深刻,我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熟悉的行政岗位/管理岗位找机会这样更能驾轻就熟呢?我在思考在犹豫” 


“是的,您要慎重。现在这个年龄,试错的机会不多。” 


“还要考虑家人家庭的因素;我应该扬长避短,而不能扬短避长” 


“是的,很高兴您想明白了。” 


“谢谢您的提醒和指导” 


人到中年,在职场打拼了20多年,X先生终于还是禁住了销售高薪的诱惑,在不断比较和思考之后,最终选择了企业内部管理而非销售的职位,他也一扫此前失业带来的不自信,信心满满地再次进入了职场。 但是对于从未涉足职场,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的应届高考生来说,这样的纠结在志愿填报期间每天都在上映。 

6月25日-28日,湖北本科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了选择专业,S同学完成了职业心理测评,按流程来到我的工作室开始解读报告。 


按照惯例,我询问了他对测评的感受和相关问题之后,要求他从测评报告推荐的职业中列出3-4个自己感兴趣的,他列出的职业包括:(1)网络工程;(2)会计;(3)电子信息技术;(4)工商管理,最后还加上了自己感兴趣但测评报告没有推荐的职业:中学教师。 


接下来他说明了选择这些职业的理由:


(1)电子信息技术、网络工程:和计算机有关,不必写代码(看来他不愿意写代码),但是工资高;


(2)会计:注册会计师,工资高,对数学要求低,可以从其他专业转入(现实中确实有很多非会计专业的人考上了注册会计师),(看来他暂时不想学会计,但是看重注册会计师的光环和高收入,可能希望以后跨专业学习);


(3)工商管理:学的内容多,包括会计、管理、人力资源(虽然他对工商管理理解不是太深,但显示了部分从事管理的倾向)。


至于为什么要当中学教师,他的理由是:中学老师有寒暑假,可以帮助考生,补课收入高。再细细问下来,他才说,当几年老师后可以离开学校,专当补课老师,原来他真正关心的不是当老师,而是高收入。总结他所说的内容,以及他测评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兴趣倾向,可以发现这些职业真正吸引他的,不是工作内容,最关键的是高-收-入,虽然他对这些职业所要从事的内容未必真正了解。 


当我告诉他如果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会和大量的数字打交道,问他是否愿意经常和数学较真时,他很坚决地说不愿意;愿意频繁和仪表设备打交道吗,他也不同意。后来他告诉我说,电子信息技术是爷爷建议的,会计则是爸爸推荐的;“以前我不懂,收入高就好,就听他们的;现在我明白了,就要坚持自己的,不会再相信他们的了。”他态度很坚决,和测评报告中显示出的强烈独立性很吻合。 


解读完测评报告后,我再次要求他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他重新调整后的职业方向包括:证券交易;(2)风险控制;(3)采购;(4)投资分析;(5)预算分析。根据这些方面的选择,他可以考虑的专业有: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类等课程,可以帮助他实现掌控、投资的愿望。他最后开心地离开了,一扫来之前因为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闷闷不乐。 

M同学高考结束后在迈奇咨询完成了职业心理测评,解读过测评报告,填报志愿时还专门来做过一次高校和专业咨询。他妈妈深有感触,“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要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和专业,根本来不及。感恩这次遇见了您” 


志愿填报完后一周,妈妈又打来了电话 


“徐老师,这次M在您这里做辅导,我确实感觉到准备时间太晚了;还是您说得对,至少应该提前一年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今年打电话来,是因为我亲戚家小孩初中二年级,我也希望她早点规划,免得将来措手不及。您觉得她什么时候开始规划比较好?” 


“您亲戚的小孩成绩怎么样?将来升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如果成绩不好要读职业高中或中专,现在准备也是可以的,职业中学或中专选专业也需要提前规划。” 


“她成绩还可以,中考完了肯定要上普通高中。” 


“既然这样,她上了普通高中,高一下就要开始选科了。建议她在中考后到我这里来做一次辅导,先对自己有个大致的了解;高一寒假后就可以像您儿子一样做个职业心理测评,我也会给她解读,根据她的职业倾向及可能选择的专业,以及高一上学期的各科成绩表现,决定选科目标;到高二下暑假时再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 


“谢谢您,等孩子中考完了我就带她来找您。” 


严格来说,孩子的生涯规划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如果父母有心,方法得当,对孩子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是这种规划需要根据孩子个人特点及发展时期,因材施教,而不是揠苗助长。但是当前大多数父母过于现实,如果引导方向不对,可能南辕北辙,还会害了孩子----让父母尽可能少干预孩子,给孩子留一些自己可以把握的时间和空间自然成长或许更好。毕竟,曾经对初二学生小L的访谈让我印象太深刻了。 

小L 是朋友亲戚的孩子,北方某地的初二学生,“这孩子吧,他从来不会要求自己第一第二;中上等或者再偏上一点儿,他就很满意了。家里人当然也不会强求,他开心就行;但现在还会有很多精力。想开发他的业余爱好。”朋友希望我帮助孩子确定一下方向,所以我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视频结构化访谈。 


访谈结果令人意外。 


访谈中,小L告诉我说,自己成绩一般,班级46人,在10名以内;想学习好,也一直在努力。每周参加的补习班有钢琴,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只有周六上午有空,“我不喜欢太多课外班”,他在视频里告诉我说。谈及理想职业以及要不要考研时,他说,我没想过,只要上好大学就行。他说自己没有兴趣爱好,但是应访谈要求他还是列举了自己业余时间做过的事:钢琴一周一节课;游泳前年学的;下过跳栱/象棋/军棋/五子棋;看过儿童文学(杨凤英)/漫画(父与子/三毛流浪记)/名著 


谈到这个时候,我内心已经对孩子没有了什么期望(看起来似乎就是那些什么都会什么特点也不明显的大众孩子);只是按照访谈结构继续,让他谈自己觉得印象深刻的事,接下来他的话让我此前的印象完全颠覆。 


初中: 上学期末年级排名:521人中第32名;还得过少儿钢琴九级优秀(演奏级),当次考试全省唯一。语文好,数学差点;生物、物理很喜欢,班级第一。 


小学:升国旗大会两名主持人之一;在校刊发表过文章;数学比赛得到所在城市铜奖;“课前一歌”班级指挥;硬笔书法很好,经常被同学拉去办报;热爱公益,喜欢帮助别人;很喜欢在台前讲话,做主持人...... 


这时我完全错谔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对自己完全无感呢? 


“年级32名没有什么了不起,年级第一名就在我们班里,要和第一名比。”他说。 谈完了,我告诉他,他很优秀,如果要想找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需要先把今天和我谈的归归类,然后我们再找时间讨论。 


第二天,妈妈发来了微信,和我谈孩子兴趣发展的事。 


我建议他妈妈让他先把自己做过的有感觉的事归归类,找到感觉,慢慢就好了。自己认识到的兴趣才是兴趣,自己认识到的特长才会让自己表现更出色。 

这么优秀的孩子,这么明显的兴趣爱好,孩子却完全无视。这种情况和我访谈过的很多高中生类似,差别只是在于他才初二。他们参加过许多兴趣班或培训班,却很少把这些培训班或兴趣班学得的技能当作兴趣。问题出在哪里呢?自己认识不到的兴趣很难称为兴趣,自己发现不了的特长也难为本人增添优势。真正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需要家长给孩子留出时间思考自己,发现自己,还需要家长善于引导(详见文章 兴趣养成与自主性教养的影响 。但现实中家长们却一心追求完美,一心看重分数,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却从未试着让孩子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看看自己。他们以为孩子的时间填满了,孩子未来的成功就可以保证;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


“尽管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能够表明,在工作场所需要的多数能力的测试测试中取得高分的人就一定能取得优良的工作业绩。虽然存在争议,但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估计表明,一般智力因子,仅能预测实际业绩的4%”;2013年中国校友网发布最新《中国校友会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统计结果也发现,1977年恢复高考36年来,高考状元除在学术领域成就突出外,在经商和从政方面并无杰出表现;美国的麦克里兰博士经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只有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领导、影响能力等能力素质才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所以早在1973年就在《美国心理学家》发展文章《才能而非智力的评量》,开启了能力素质运动在心理学界的影响,能力素质模型从此开始成为现代人才招聘、选拔的基础。在能力素质模型里面,知识和技能虽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而其他的内容,个性、价值观、兴趣等内容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分。对个人个性、价值观、兴趣的挖掘,也需要时间沉淀和思考,远非一个测评就可以解决。


对于成年人来说,多多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个人性、能力、兴趣和价值观,找到自己偏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职场快乐相对容易寻找;而对于家长焦虑中心的孩子来说,在他们尚未成年时,除了必要的智力相关的学习之外,多花时间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训练一些非智力技能也是至关重要,正如美国生涯规划大师舒伯所言“儿童早期阶段需要培养一些非常重要的态度和技能,以促进其最佳职业发展。这些态度和技能包括提前制定计划的意识、做决定的技能、自控力和勇于探索的态度。不具备这些态度和技能会导致职业上的不成熟。”而这些态度和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一点点养成;如果不在儿童早期来培养,可能等到初高中时已经晚了。 


选择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了解多少,对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了解多少。我们对自己了解越多,所选择职业与个人期望越吻合,我们在职场也就可能多快乐。


有关职场人士职业转换的更详细内容,请点击:职业规划咨询,让职业转换不再忧

0
你的喜欢,就是我坚持写下去的能量器
好文推荐
已有0人推荐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鄂ICP备11011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