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基本情况:
吴辉,男,30岁,曾任某国企机械制造公司车间主任,后至美国留学,机械制造工程硕士毕业,回国之后希望有更多的薪水、更好的发展。但求职时总是被心仪的公司拒绝,倍感苦恼。偶然和咨询师认识,遂和咨询师讨论这个问题。
经过讨论,吴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于:(1)美国留学的机械制造工程硕士,(2)以前国内的机械制造公司中层管理干部的经验,(3)流利的英语,可以和外籍高层无阻碍地对话,随后,就把长期的职业目标锁定为欧美公司的制造工厂总经理。但当前应该怎样起步呢?
在有关生产管理话题的交流中,咨询师发现,尽管吴辉以前在国企担任过车间主任,但因环境所限,对于现代制造业管理,吴辉只有概念,缺乏深入的了解。而当前外企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级经理人,必须熟知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实践,可以独当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朝着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发展,吴辉尚有一大段路要走,这也是为什么吴辉回国后尽管面试机会较多,却一直没有得到聘用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步到位不能成立,可不可以选择一个折衷的途径呢?
在中国的外资制造业公司中,除了独资企业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合资企业,是由外方与中方合资组建的。这些企业的管理介于独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处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中,管理模式及水平也一直在变革。这种类型公司的中层经理,常常需要和外籍上司共事,同时又要和相对职业化程度不高的国内同事交流,因此需要较高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国内现状的深刻认识。这样的工作具比较高的挑战性。仅有国内企业经验的经理人没法胜任;纯外资公司经验的经理人也有相当难度,需要了解国内企业员工的真实现状才有可能。比较起来,既有国内企业经验,又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用英语交流的人士相对比较有优势。而吴辉碰巧有这样的条件。至于吴辉对于现代制造业模式了解的不足,则可以在合资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中来逐步完善,同时要在业余时间强化学习,这样在二到三年之后,就可以有较高的提升,向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更进一步。
想通了之后,吴辉放弃了以前不切实际的求职幻想。接受了一家欧洲小型制造业公司的生产经理职位,开始了迈向理想职业的坚实一步。
两年后,吴辉告诉咨询师,他现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下一步准备向营运经理的职位努力。
案例评论:
有过国外留学经历的职场人士,通常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特别是那些有过国内工作经验的人士。刚刚从国外回来,他们通常会给自己开出较高的薪水,但常常碰壁,继而又对自己留学的经历产生怀疑,感觉自己投资不当。其实大可不必。
从咨询师的工作经验来看,一般欧美籍高管,对有过留学经历的人士通常会有很高的期望-认为他们对西方文化认同度高,容易沟通。但除了文化以外,他们更关注留学人士在申请职位方面的专业能力。而这个恰恰是很多留学人士的短板,他们很多没有相关的知识,或者只有概念没有实践经验,这样最终就会被拒之门外。
如果这些留学人士愿意放低身价,能设定相对合理的职业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弥补自己的短板,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度,潜力较未留学的人士,在外企的发展空间会更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吴辉的经历是一个典型例子—因为他们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生存经历,会帮助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仅仅只有国内经历的人士,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拥有这种能力。
有关职场人士职业转换的更详细内容,请点击:迈奇咨询专业服务,让职业转换不再忧
暂无信息
生涯规划 人才管理 心理咨询
版权所有:Copyright(C) 2011-2020 迈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解放路12号步行街紫晶城H栋713室 邮编 443000
TEL:0717-6293606, 18071313938